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实践是最真的大课堂。石家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破传统课堂边界,将7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教学场景搬进六处国家级抗战遗址。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实验,既是对革命传统的深情致敬,更是对红色基因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。
▲ 现场教学激活历史记忆
阳泉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内,玻璃展柜中的电报稿纸边缘微卷,铅笔字迹仍清晰可辨。学员们围聚在模拟指挥台前,听着专家剖析战役决策过程,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战术要点与战略思维。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战争艺术,使“坚定信念”不再是空洞口号,而是渗透进骨髓的精神烙印。

▲ 体验式学习深化认知维度
平定南庄的抗日地道如同时光隧道,将现代人带入那个全民皆兵的特殊年代。学员们猫腰穿行于狭窄通道,亲身感受当年军民利用地理优势构筑防御体系的艰辛。当汗水浸透后背,才真正理解“依靠群众”绝非虚言,而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法则。这种身体力行的感悟,远比书本知识更具冲击力。

▲ 思辨讨论升华理论高度
每晚的专题研讨会打破砂锅问到底。面对“为何选择山地作战”“怎样发动群众支前”等问题,专家学者引导学员跳出军事视角,从政治动员、经济保障、文化凝聚等多维度展开讨论。昔日战场上的灵活机动,转化为今天社会治理中的创新思维;游击战术中的化整为零,演变为现代管理中的精准施策。

▲ 成果转化彰显时代价值
结业仪式上的《太行宣言》签署环节庄重热烈。学员们郑重写下名字的那一刻,标志着红色基因完成了从历史遗产到现实动力的蜕变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规划的“太行—滹沱河”双线机制,预示着红色教育资源将系统化融入干部培养体系,形成可持续的精神滋养链条。
这次研学活动证明,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转化。当军转干部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重返社会,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感动,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。就像当年八路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,今天的建设者们同样需要将革命精神与新时代实践深度融合。

站在太行山巅回望,绵延的山脉恰似凝固的历史波浪。山下的城市正沐浴着朝阳,新的征程已然开启。那些曾在战火中淬炼的生存智慧、斗争艺术、团结精神,必将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勃勃生机。
关键词:±石家庄军转干部红色教育±太行精神传承实践±抗战遗址主题教育